《齐默尔曼电报》|齐默尔曼电报是如何被利用并影响一战进程的?
美国国宝级作家揭露齐默尔曼电报是如何影响一战进程的。
核心书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方主要是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其中,美国在战争爆发后,先是宣称严守中立,但等到1917年时,又公开对德宣战,成为协约国阵营的有生力量。那么,为什么一战中美国要改变初期的中立立场去参战呢?一份偶然被英国截获的密电,为什么能够发挥出影响历史进程的作用呢?这一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齐默尔曼电报》这本书,就将带我们去了解一战背后大国博弈的故事,还有影响一战进程的“齐默尔曼电报”事件真相。
在《齐默尔曼电报》这本书里,作者利用详实的档案和访谈资料,围绕电报这个关键线索,还原了历史情境,再现了英德之间的仇恨根源,清晰梳理了美国在一战期间立场转变的缘由,作者还通过“40号房间”对后者军事电报的截取和破译。借助阅读这本书,我们还能够管窥电报这一现代军事通讯技术出现的意义,以及它在一战中运用时所造成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迹。
关于作者:
芭芭拉·塔奇曼,美国著名历史作家,她认为应当把历史看作可读性的故事,自称是“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家”,被史学界誉为“作为艺术家的历史学家”。她两度获得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主要作品有:《八月炮火》《史迪威与美国的在华经历》《远方之镜》《愚政进行曲》《历史的技艺》等。
学什么:
1、一战前后英德的“爱恨纠葛”
2、“齐默尔曼电报”戏剧性始末
一、一战前后英德“仇恨史”
1884年,南非德兰士瓦共和国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矿,英国南非矿业公司高级职员詹森博士带领600名雇佣兵突击金矿,企图用武力首先占领金矿,但被金矿守军打得全军覆没,詹森本人也被俘虏。
得到消息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了羞辱英国人,特地向南非的金矿守军发送了贺电。没想到这封电报被英国人通过自己控制的海底电缆截获了。英德矛盾开始逐步激化,最终互为假想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这样紧张的形势下不断酝酿以至爆发。在这个过程中,军事电报的出现和英国人对海底电缆的控制,成为矛盾激化的主要因素。
1、军事电报的出现
在战争中,及时高效的通讯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走向,传统通讯方式无法满足作战的需要,直到19世纪后,电报的发明才让战场通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1839年,英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投入商业使用的电报线,并很快在本土建立起了完整的有线电报网络,然后又进一步扩展,建立了连通西方世界的海底电缆系统。英国人在电报的商用方面抢占了先机,美国人也迅速跟进,并发明了电报编码技术,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摩尔斯密码。
随着有线电报网络的普及和摩乐斯密码的发明,电报在军事领域得到越来越频繁的使用,这直接促进了军事通讯技术的更新迭代。在这场军事通讯技术的革命中,英国成为最大赢家,他们凭借四通八达的海底电缆,成为全世界所有主要国家海底电缆的总枢纽,把各国的海上军事通讯渠道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里。这期间,英国频频监控、窃听甚至截获各国情报,掌握了强大的“节点控制”权力。
2、英国的“节点控制”
作为英国的主要对手,德国人也试图建立自己独立的海底电缆体系,以此避免英国人通过海底电缆的“节点控制”权拦截自己的情报信息。但是,德国人铺设的海底电缆网络遭到了英国人的毁灭性破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通往世界各地的主要海底电缆干线几乎全部被英国“割缆船”割断。德国人为了恢复海上通讯,被迫使用英国的海底电缆。为了电文保密,德国人专门发明了一套自己的密码电报。英国人为了破译这些天书一样的密码电报,专门成立了一个情报破译机构“40号房间”。
当时的美国尽管宣称中立,但是跟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阵营关系更为密切,贸易中的物资和钱财更多地流向了英法一方,这也让德国人的处境变得更加不利。
德国人为了冲破协约国阵营的海上封锁,发动了“无限制潜艇战”。当时的德国潜艇部队具有较大优势,“无限制潜艇战”就是德国充分发挥潜艇优势,创造出来的一种军事打击方案。他们单方面宣布英国和爱尔兰周围的水域都属于战争地带,所有出没于该区域的船只,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不论属于交战国还是中立国,都将遭到不需预先警告的潜艇攻击,借此打破英军的港口的封锁。
“无限制潜艇战”帮助德国人突破了英国海军的封锁,却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他们不仅阻碍了美国的对英贸易,还直接攻击了悬挂美国国旗的“路西塔尼亚号“客轮,导致124名美国人死亡。美国人认为这是德国对自己的挑衅,于是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向德国施压,德国害怕美国改变中立立场,壮大敌对方的力量,只能终止了第一次“无限制潜艇战”。
德国放弃了“无限制潜艇战”以后,英国重新掌握了“节点控制权”,这让德国人重新陷入被动。
二、“齐默尔曼电报”戏剧性始末
1916年,英德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英国皇家海军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港口里,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德国高层为了打破英军的封锁,决定重新启动“无限制潜艇战”。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引起一战转折的重要事件,也就是“齐默尔曼电报”事件。
1、“无限制潜艇战”
日德兰海战后,英国皇家海军再次控制了制海权,扼住了德国输送重要战略物资的咽喉。到1917年时,德国的处境已经变得相当严峻,因为受到长期封锁,生活和战备物资严重短缺,德国极有可能撑不过这一年了。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启动“无限制潜艇战”几乎成为德国所能想到的唯一解困方案。
但在展开“无限制潜艇战”之前,德国人又明显心存顾虑。因为一旦德国开展“无限制潜艇战”,美国就极有可能以此为借口参战。在交战双方均疲惫不堪的时候,如果美国这个生力军“被逼”加入协约国阵营,就必将成为压死德国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时候摆在德国人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方面,如果不开展“无限制潜艇战”,那么德国马上面临失败;另一方面,如果开展“无限制潜艇战”,等美国人加入战场后,德国人还是要面临失败,甚至可能是更严重的失败。面对这种左右都是死的抉择困境,德国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争取在美国正式参战前打败英国。
当时的现实是,即使德国启动“无限制潜艇战”,最理想的结果大概也就是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让日子稍微好过点,“快速打败英国”其实只是某些人的天真幻想。但是,德国参谋部的一封报告,却帮助德国决策层下定了实施这一解决之道的决心,他们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个非常乐观的结论:只要能把“无限制潜艇战”扩大实施6个月,就能使英国屈服。因此,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最终决定,于1917年2月1日重启“无限制潜艇战”。
德国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为配合“无限制潜艇战”实施,想出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拖住”美国的办法。他在1917年1月16日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海因里希·冯·厄卡德特写了一封信,然后以加密电报的方式发送了出去。这封电报就是“齐默尔曼电报”,也是今天咱们读这本书的书名的由来。电报的主要内容就是德国希望与墨西哥结成军事联盟,共同对抗美国,这封电报毫无悬念地被英国“40号房间”截获了。
电报发出当天,“40号房间”就破译了电文,并把破译结果交给了英国海军部情报长官威廉·霍尔上将。在这封电报中,齐默尔曼的主要诉求有两点:一是承诺帮助墨西哥收复早年被美国夺去的土地,包括得克萨斯、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三州;二是希望墨西哥不仅自己直接参战,同时也能鼓动日本参与进攻美国。
齐默尔曼的这两项诉求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在1846年至1848年爆发的美墨战争中,美军攻陷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使其被迫承认德克萨斯并入美国,还夺取了相当于墨西哥领土一半约2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墨西哥一直渴望有朝一日能收复失地。因此,德国人非常乐观地相信,墨西哥一定会接受自己提出的方案,出兵共同对付美国。
2、戏剧性的展开
在德国人信心百倍备战的时候,墨西哥人却做出了让他们大失所望的决策:墨西哥人从实际出发,在权衡利弊之后果断舍弃了德国。
当时的墨西哥总统卡兰萨认为,如果答应了德国,就意味着要跟强大的美国开战,结果必然得不偿失。关键是,当时墨西哥自身的军火也要依靠美国来供应,一旦与美国为敌,必然会让墨西哥陷入武器弹药短缺的被动境地。而且即使侥幸收复了失地,但面对英国的海上封锁,墨西哥也无力对这些土地实施实质性统治。综合这几点原因,墨西哥总统卡兰萨果断拒绝了齐默尔曼的提议,还赶在美国宣战之前,于1917年4月14日宣布与德国划清界限。
除了前面讲的德国人对墨西哥的误判,英国人在背后的推波助澜也是促使德国人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的重要原因。
英国海军上将威廉·霍尔在收到了破译的电文后,对这封电报做了非常高明的技术处理。
威廉·霍尔推测,只要德国实施这份计划,美国就必定会参战,而这正是英国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他不但没有第一时间把破译的电文交给美国,相反,他在隐瞒电文的同时还加大力度截获更多的德国情报,来佐证“齐默尔曼电报”内容的真实性。
威廉·霍尔这个做法的另一个好处是隐瞒了“40号房间”已经能够破译德国电报的秘密,这让德国的所谓密码电报完全暴露在了英国情报部门面前,让英国在战争后期掌握了极大的战争主动权。
果然,蒙在鼓里的德国人在1917年2月1日正式宣布重启“无限制潜艇战”。两天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讲,宣布断绝和德国的外交关系。由于德国承诺会严格避免攻击美国商船,所以威尔逊总统也对美国是否参战设置了一个前提条件,即“德国有公开明显的破坏美国中立的情形”。
为了促使美国尽快参战,威廉·霍尔动用了一个潜伏在墨西哥的英国间谍,让他去墨西哥电报局偷窃电报,在这堆电报里面,他再次发现了齐默尔曼发给墨西哥,希望结盟来对付美国的电文。这个时候,威廉·霍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通过英国外交大臣把“齐默尔曼电报”抄件和一份德国电报密码本交给了美国大使,这两样东西被迅速送到了威尔逊总统的办公桌上。
2月24日,威尔逊看到了齐默尔曼电报全文,3天后,他把电报内容捅给了媒体,引起了舆论哗然。尽管如此,威尔逊还是没有立刻对德宣战,直到齐默尔曼再出昏招,这才刺激美国转变立场,让战争迅速朝不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
3、美国对德宣战
一战暴发后,美国始终坚持中立原则实际上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首先,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它不会威胁到美国的本土安全;另外,利用中间立场,美国可以跟交战双方同时进行贸易,这可以极大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当“齐默尔曼电报”被公布出来后,很多美国人还是不愿意放弃中立立场,甚至还有很多人怀疑这份电报的真实性,认为这是英国人拉美国“下水”的圈套。但是,齐默尔曼自作聪明的表演却刺激得美国人把意见统一了起来。
齐默尔曼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记者关于电报内容是否真实的提问时,他面对镜头,苦着脸略显委屈的说:“联盟墨西哥进攻美国,那仅仅是在美国参战的前提下才予以考虑的事情。”他的本意也许是想博得民众的同情,但带来的直接结果却是为“齐默尔曼电报”的真实性做了背书。受到他的发言的刺激,美国人开始统一呼吁参战,民意难违,威尔逊终于彻底下定了决心。
1917年4月16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展开一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正式对德宣战。美国的参战极大地增强了协约国阵营的海上力量,让德国腹背受敌,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和物资的封锁让他们不得不承认失败。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美国由中立转向参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而促使美国转变的却是一份看上去与战争本身关系不太大的“齐默尔曼电报”,最戏剧性的是,恰恰是这份电报的主人,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把原本中立的强大力量推到了对手一方,最终加速了自己一方的失败。
结语
以上就是《齐默尔曼电报》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在一战之初,美国并不想参战,最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是在战争中隔岸观火,左右逢源,通过军火和物资贸易,发展经济壮大自己的实力。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德国外交官的一封电报打破了美国的中立立场,“齐默尔曼电报”成为促使美国参战的助推器,也成为一战的关键转折点。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海军上将威廉·霍尔的审时度势和细节拿捏与德国外交官齐默尔曼的自以为是和政治弱智形成了鲜明对照。一战后期美国的立场转变和德国的加速失败,正是由英国的推波助澜以及德国自身的荒诞操作共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编辑:雷升伟】
相关内容: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上)|一个很接中国地气的美国军官。
《拼实业》|一支没有穿军装的产业部队,是如何帮助美国赢得二战的?
《崩溃》|崩溃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如何提高预见性和危机处理能力?
上次推送内容:
【严选好书】四本书带你读懂英国史,认识罪恶与血泪,见证梦想与坚持。
《社交红利2.0--即时引爆》(加字萌版)|产品能一夜爆红吗?
本次推送:
《齐默尔曼电报》|齐默尔曼电报是如何被利用并影响一战进程的?
【严选好书】没有人是孤岛,你是自己的英雄。
《CEO说:人人都应该像企业家一样思考》(加字萌版)|街头小贩有什么值得领导学习的?
【大咖讲书】桑文锋《数据驱动》读书会(一)穿越历史看数据思维。
下次推送:
《我的世界观》|如何象天才一样洞察世界,构筑世界观?
【严选好书】我的创业生涯只有3天顺境。
《积极心理学》(加字萌版)|面对份杂生活,创业者如何保持最佳心态?
【大咖讲书】桑文锋《数据驱动》读书会(二)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